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本院新闻
我院作物栽培所深入生产一线调研食用菌生产情况
浏览次数:145  添加时间:2014-03-21 04:42

3月11—12日,新组建的农科院作物栽培所食用菌研究团队在张应香所长、李长喜研究员的带领下,一行先后深入浉河区游河乡孔畈村、董家河镇驼店村、谭家河镇大庙畈村和罗山县食用菌生产一线,调研了段木黑木耳、代料黑木耳、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的生产流通情况。此项调研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信阳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目前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了研究立项的方向和目标,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信阳是段木黑木耳栽培的传统优势地区,信阳黑木耳是国内多个流通市场和出口的抢手货。上世纪末信阳地区科研人员总结和发展本地种植户经验,改搭设荫棚起架岀耳为露天起架岀耳,并提出一系列栽培新技术新方法,通过这些改进,顺应了段木黑木耳自身生长发育规律,比老法种耳增产一倍以上,同时也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生产成本。这种段木黑木耳栽培技术科学性、实用性强,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把我国段木黑木耳生产推向一个新阶段,形成了露天栽培段木黑木耳信阳模式。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目前本地菇农对这项技术也有了更多新改进,但不同种植户对具体技术细节的理解和操作不同,在品种选择、散场起架时间、钻孔和用材标准等都没有统一的规程,使用情况不同,效果说法不一,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信阳地区代料黑木耳栽培主要是引进东北的小袋栽培技术和浙江的长袋栽培技术。在谭家河镇大庙畈村和四望山,有很多代料黑木耳制种和栽培户。本地黑木耳制种技术先进,成功率高,近几年年制种量都在1200万公斤以上,60%以上销往外地,约40%本地使用。菇农利用杂木屑添加适当辅料作为栽培原料,室内发菌完成后移至闲置稻田或平地露天岀耳。这种模式生产周期短,原料来源广泛,但是春栽和秋栽两种模式技术路线不清晰,同时占地面积大,产品价格相对不高,中间商收购时存在压价的情况,菇农反应产品销售不畅,栽培积极性受到打击。
    豫南地区香菇(本地称花菇)栽培采用22*62cm厚塑料袋杂木屑熟料栽培,在小拱棚层架出菇,占地面积小,相对产值高。采菇后进行1-2天日晒,然后通过自制锅炉进行烘干,使香菇具有特殊香味,而且香味更加浓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上也有少量鲜菇(本地称水菇)出售。浉河区董家河驼店村香菇种植形成了规模,吸引本地和湖北很多商贩前来采购,是信阳地区较大的制种、生产和流通基地。调查发现香菇种植一般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一户可以栽培4000-5000袋,纯利4-6万。但菇农反映香菇品种繁多,种性不纯,产量不高,品质优劣难以统一,有时不得不从各地购进许多品种分担风险,成本较高;栽培配方不一,棉籽壳涨价造成很多菇农增加其他辅料的添加量,造成产量和品质的波动;熟料栽培还没有统一的灭菌时间,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和培养料的有效物质含量损失,这些问题都值得总结和深入研究。
    浉河区、罗山县、潢川县等区县都有大量本地和外地种植户种植平菇,栽培原料多采用棉籽壳、玉米芯,添加适量麸皮。随着棉籽壳的价格越来越高,菇农们在栽培原料中添加玉米芯和杂木屑的比例越来越高,也有使用纯玉米芯栽培的,其菇质和产量稍差,还存在部分菇农管理方法不当,不合理使用药品问题。
    调研中也选取了部分品种资源和栽培菌棒,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支持。调研中菇农们也向我们提出,希望有关部门可以积极引导种植户成立食用菌合作社和生产流通协会,定期组织种植户、科研人员和有关企业召开座谈会,交流本地食用菌生产及流通中的问题,为食用菌发展制定政策,创造条件,规范市场。
    目前信阳的食用菌生产发展不平衡,有些技术处于领先水平,但很多地方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继续研究细化,科研人员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选育适合信阳地区栽培的黑木耳、香菇、平菇等优质高产品种,发展更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并进一步规范栽培操作流程,关键时间节点的控制和出菇管理技术。同时也应加强与菇农和企业的联系交流,举办培训活动,了解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围绕问题上项目,做研究,促进信阳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上一篇:“茶叶质量安全与追溯技术培训会”召开
下一篇:我院油料所花生、芝麻课题组到省院拜师学艺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