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农业要闻
如何看待“七连增”后的粮食生产形势——访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
浏览次数:5  添加时间:2011-01-05 03:05

2010年的粮食和农业生产经受了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异常波动的农产品市场、异常复杂的外部环境等严峻考验,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0928亿斤,近50年来首次连续7年增产,首次连续4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在粮食实现连续7年增产以后,粮食形势怎么看?目标任务怎么定?工作措施怎么抓?本网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

  记者:2010年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面临了“三个异常”,却实现了粮食“七连增”、农业稳定发展,请谈一下您的看法。

  危朝安:2010年农业发展取得的好成绩,是“三农”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丰硕成果,确实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彰显国力,也确实来之不易。首先,2010年取得的好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强农惠农好政策,是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粮食和农业生产最大的优势在于精耕细作,农业工作的最大优势在于行政推动,通过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农技人员和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粮食和农业生产,是我们能够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取得粮食“七连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大力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通过行政与技术结合、科研与推广结合、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服务结合,使高产创建成为政府部门推动粮食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农业系统“创先争优”的重要平台,成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业建设的重要载体,为促进粮食连年增产和农业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科学推进防灾减灾是全年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2010年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发挥了农业抗灾救灾主力军作用,紧紧抓住监测预警、灾情调度、争取政策、落实政策、科学指导、科技救灾等关键环节,行动快、力度大、措施实,做到了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时点,切实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第四,紧抓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解决数量的问题;紧抓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解决质量和效益问题。2010年,各级农业部门大力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形成了一批适应于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标准化技术模式,有效增强了种植户发展生产、开拓市场、经营服务的能力,提升了园艺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创建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推进了标准化生产,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的同时,种植业各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增产增收的贡献突出,预计人均增收超过3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50%左右。

  记者:我国农业发展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何才能做到科学抗灾减灾?

  危朝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从种到收的根茎叶穗粒、水肥土光温、病虫草鼠害等环环紧扣。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趋于常态化,不可预见性日益增强,粮食生产风险越来越大。近几年,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1000亿斤左右,因生物灾害损失粮食500亿斤左右,防灾减灾的任务艰巨。今后,一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坚持一手抓高产稳产,一手抓减灾减损,努力实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二要从应急管理向全过程风险管理转变,在科学研究灾变规律的基础上,把避灾、防灾、救灾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三要在防御干旱、洪涝等水旱灾害的同时,格外警惕低温冻害、阴雨寡照等光温灾害的危害。四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实用防灾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五要实行防灾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把临时出台的技术补助政策固定下来,健全农业科学抗灾的政策支持体系。六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大规模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七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推动和舆论宣传,发挥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形成抗灾夺丰收的强大合力。

  记者: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七连增”,但未来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请您分析一下粮食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

  危朝安:从长远看,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既有外部环境的制约,又有自身发展的不足;既有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又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矛盾仍然突出,目前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自给率达到100%,粳稻供求偏紧,大豆缺口较大。二是生产能力有所提升,但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50%,全国近2/3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弱。三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继续依靠扩大面积的空间有限。四是自然灾害呈加重态势,粮食生产风险越来越大,防灾减灾的任务艰巨。五是投入品和劳动力价格呈上涨趋势,直接影响种粮的比较效益,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

  记者:我们如何应对粮食生产发展所面临的这些问题?

  危朝安:我们要科学把握粮食生产波动特点和规律,增强促进稳定发展的信心,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要把握粮食发展的梯次性,既要巩固现有生产能力,又要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实现产量新突破。二要把握粮食发展的协同性,不断强化、聚集各种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合力,实现稳定增产。三要把握粮食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区域和季节间的互补实现稳定发展。总之,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好势头,需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力的支撑条件。粮食“七连增”不仅取得了成功经验,还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从今后一个时期的市场、政策、技术条件来看,只要不发生流域性的特大洪灾、大范围的严重干旱,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发展是可能的。

  记者:“十二五”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危朝安:“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持续稳定增产为基本目标,以实施重大战略工程为抓手,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单产、优化品种结构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农业部门科技兴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努力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记者:“十二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危朝安:一是稳定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必须稳定在16亿亩以上,主产区的粮食面积不能减少,平衡区和主销区的粮食面积更不能减少。稳定面积的重点是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要发挥光温水资源优势,继续推进“单改双”,大力开发冬闲田,扩大间套种。稳定面积的难点是处理好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关系,要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积极发展间作套种,挖掘资源潜力。

  二是优化结构。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不仅包括总量的有效供给,还包括品种和区域结构的平衡。从品种结构看,重点是确保水稻、小麦、玉米三大品种完全自给。水稻要在扩大双季稻、稳定南方籼稻生产的同时,推进东北“旱改水”、江淮适宜区“籼改粳”,扩大粳稻生产;小麦要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品质和效益;玉米要充分挖掘增产潜力,稳定增加播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水平;努力扩大大豆生产,稳定东北优势产区,发展黄淮海大豆产区,扩种南方间套种大豆;积极发展马铃薯生产,加快推广脱毒种薯,提高产量水平;发挥小宗粮豆耐旱、抗逆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扩大杂粮杂豆生产。从区域结构看,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都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主销区要努力稳定产量,产销平衡区要力争稳定增产,主产区要发挥资源优势,在全国粮食生产大局中挑重担;要抓住主产区的核心区和重点区,进行重点规划、重点建设,尤其是对13个粮食主产省、产量超100亿斤的大市和产量超20亿斤的大县,直接指导、重点支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根据资源禀赋、技术条件、生产规模、产业基础等因素,从优中选优,抓重中之重,突出重点品种,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提升,形成一批优势突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优势产业带。

  三是提高单产。在耕地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的背景下,提高单产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性研究和科技储备,尤其要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整合种业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加快选育一批丰产性高、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的种子生产基地,提高良种的供应能力,通过品种的更新换代,挖掘增产潜力;要加快集成技术推广,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的有机结合,挖掘增产潜力;要利用高产创建这个重要平台,大力推进教学科研推广大协作、大联合,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同时还要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病虫防治效果,节本增产增效。

  四是提升能力。除了加强水利建设外,重点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增强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争取到201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亿亩,更新提质建设高产田1亿亩;重点开展土地平整,建设田间排灌沟渠及机井、小型集雨蓄水设施,开展积肥设施和机耕道路建设,提升农田的保灌能力和土壤肥力。同时还要全面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改善粮食核心产区和优势产区生产条件。

  在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基本自给的同时,还要力争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稳定在40%以上,力争棉糖基本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力争蔬菜稳定供应,促进种植业全面发展。

上一篇:联合国食物权报告员:中国粮食储备意义重大
下一篇:无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