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本院新闻
我院息县万亩稻茬小麦高产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浏览次数:76  添加时间:2014-07-21 11:17

 2013年小麦秋播期间,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院在息县开展万亩稻茬麦高产创建活动。在实施高产示范区建设中,以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研发为基础,以集成技术示范推广为途径,以高产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实施科技服务为保障,精心组织,强化领导,积极推进。按照“科技驱动、行政推动、示范带动”的原则,狠抓稻茬小麦关键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挖掘小麦单产潜力,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通过高产核心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有力地促进了示范区域内小麦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一、基本情况     
 作为息县万亩稻茬麦高产创建的组织实施和技术依托单位,我院科学论证,精心筹划,从示范区选址、品种利用、技术应用和组织实施等方面做了周密部署,编制了稻茬麦万亩高产栽培种植模式图,发放了田间管理技术手册,并在小麦播种前对种田大户、种植示范户进行了专题技术培训与指导,为高质量完成高产示范任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
 1、示范区实施地点和面积
 万亩稻茬小麦高产示范区选择在我市小麦主产区息县孙庙乡,总面积1.25万亩,示范农户700余户。区域内交通便利,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稻茬麦面积较大,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良。示范农户科技素质较高,对新技术、新成果接受较快,集约化生产水平较高。高产核心示范区选在孙庙乡的龙庙村,面积330亩,核心示范区树有标识牌,示范品种与主推技术均在标识牌醒目位置标注。由于宣传及时、措施到位,核心示范区较好发挥了辐射带动效应。
  2、种植品种及关键技术
 近年来,我院依托国家和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工作平台,在稻茬麦高产优质抗逆栽培技术体系研究领域积极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稻茬麦不同生育期湿害、渍害特点与烂场雨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小麦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小麦抗逆应变对策、稻茬小麦少免耕机械匀播技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经充分调研论证,息县万亩稻茬麦高产示范区主推品种确定为扬麦15、郑麦366,搭配种植西农979、衡观35、郑麦004等。核心区种子由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免费提供,品种为弱筋小麦扬麦15,播前进行了种子处理。在高产创建活动中,以万亩连片为依托,集成推广了稻茬麦机条播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品质调优施肥技术、“一喷三防”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在小麦生长的关键生育期我院专业技术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手把手指导农户进行田间管理。
  二、主要做法
 1、成立工作组织,切实加强领导 
 为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稻茬麦高产示范区建设任务,保证高产示范任务扎实开展,取得实效,我们成立了由分管院长任组长,院小麦所所长任副组长,院小麦所科研人员、息县农科所负责人和有关技术人员参加的项目管理组织,明确任务分工,细化业务流程,强化工作责任。在方案论证制定、品种选择、技术培训、科技服务、技术落实、督促检查等环节加强领导,为保障创建任务圆满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2、制订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我院印发了稻茬小麦高产创建技术方案,明确专人对示范区小麦生产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将种田大户作为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的重点,形成“抓种田大户、抓关键环节、抓技术落实”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在小麦生产的关键时期,适时举办现场技术培训会4场次,重点培训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基层农技人员,共培训各类人员500多人次,发放各类田间管理意见和技术明白纸3000余份,有力促进了各项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示范区小麦田间管理水平。
 3、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生产水平
 按照“农业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的要求,积极做好关键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加强对示范区小麦高产栽培的技术指导,我们建立了专家定期调研、技术会商、巡回指导等制度,组织专家在小麦生产的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工作,采取田间会诊、技术会商和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完善技术指导的形式,丰富技术指导的内容,提高技术指导的效果,有力保证了万亩稻茬麦大面积均衡增产目标的实现。
 4、整合项目资源,叠加综合优势
 组织实施万亩稻茬麦高产示范工作,不仅是技术集成与技术推广,也需要适当的物资和资金投入。为推动工作和示范区建设,我院整合国家和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相关示范推广和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经费,吸收借鉴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针对豫南稻茬麦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制约因素,组装配套和科学集成了高产栽培技术,实行项目向示范基地延伸,经费向示范基地倾斜,技术向示范基地推广的工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推进,发挥小麦科技示范项目的叠加和综合优势。
 5、推进专业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在高产创建活动中,通过科技入户,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全面推广了机械深耕改土、小麦半精量机械条播技术、小麦氮肥前移技术、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冬春控旺防冻防倒综合配套技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等关键技术,由种田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牵头建立社会化、专业化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配套服务,切实解决一家一户技术不到位、难到位的问题,示范区技术覆盖面和技术到位率有了根本保证,较好解决了技术棚架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为示范区小麦丰产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组织实施息县万亩稻茬麦高产创建活动,对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对高产栽培集成技术进行示范推广,着力解决制约我市稻茬麦单产水平不高,产量不稳的技术难题,探索出一条提高稻茬麦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为今后实施大面积高产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稻茬小麦高产示范基地建设,为息县乃至信阳小麦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达到了“示范一批品种,集成一套技术,锻炼一支队伍,建好一片基地,壮大一个产业”的目的。
 1、提高了小麦单产
 2014年5月25日,由河南农大、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和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的小麦专家对息县孙庙乡龙庙村的330亩核心高产创建区进行了测产验收,测产结果:平均亩穗数36.8万,穗粒数38粒,千粒重按前三年平均43克,理论产量八五折后,平均亩产达到511.1公斤。据息县农科所反馈:今年息县小麦平均产量为386公斤,6月3日实收测产,龙庙村330亩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折后达492.3公斤,万亩示范区折后平均亩产达429.7公斤,示范区农户小麦单产比全县小麦平均单产提高11.3%,增产显著,达到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2、改善了小麦品质
  通过项目实施,辐射带动示范区周边农户的科学种田意识和生产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得到普遍应用,良种覆盖率95%以上。在核心示范区普遍推广配方施肥,氮肥前移(强筋品种后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田间“四沟配套”及时清沟排水降渍,“一喷三防”等技术,使病虫草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进一步改善了小麦品质。
 3、增加了经济效益
 为促进高产示范工作开展,我院为核心示范区种植户免费供应优良小麦良种0.8万公斤,使农户得到实惠。通过推广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每亩可减少化肥投入30元;通过用药技术指导和推广综合防治技术,每亩减少农药投入10元;通过综合技术措施运用,项目区每亩比非项目区增产小麦40余公斤,增加产值80元,每亩可增收节支120元,示范区增收节支综合效益可达到150万元以上,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4、推动了小麦产业化进程 
 发展稻茬小麦生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行订单生产,提高小麦生产经济效益,是推动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向农民提供适用、科学的栽培技术的同时,加强产后销售的引导,通过牵线搭桥,搞好优质小麦订单生产,解除了广大农户小麦生产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效益。在实施高产示范基地建设中,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参与产业开发中来,通过签订优质专用小麦收购订单,提高了小麦收购价格,保证了小麦的生产效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院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下一篇:我院两个水稻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