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本院新闻
谢华安院士谈水稻育种
浏览次数:89  添加时间:2013-11-06 10:37

2013年9月4日至5日,福建省农科院原院长、我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来信阳市调研水稻生产情况、指导水稻科研工作。在9月5日上午市农科院召开的座谈会上,谢院士就如何做好水稻育种工作,谈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谢院士以“汕优63”品种选育及推广为主线,着重谈到:水稻育种工作,一是靠团队精神,进行协同创新。1980年育成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1981年用“明恢63”配组育成“汕优63”,攻克了当时杂交水稻不抗稻瘟病的难题,“汕优63”品种的育成,靠的是团队力量和大家的智慧,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二是靠领导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从1986年到2006年,“汕优63”连续16年都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在我国稻作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年最大种植面积超过1亿亩,占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40%以上,累计种植面积接近10亿亩,生产稻谷近700亿公斤,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同时,东南亚各国大量引进种植“汕优63”,被誉为“东方神稻”。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推广。三是靠扎根实际,目标明确。育种目标必须来源于实践,要考虑到现实的生产条件。当时推广的杂交稻品种普遍存在不抗稻瘟病的缺陷,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育种目标明确定性在抗稻瘟病和提高产量上。不抗稻瘟病,不提高产量,选育出的品种就没有应用前途。四是靠方法得当,路线正确。要达到选育抗稻瘟病品种的目标,首先要选抗病亲本,然后通过多年、多点、多生态区、稻瘟病重病区高选择压下的筛选,不断淘汰脆弱的基因群,留下抗病的基因型。“汕优63”之所以能够连续16年在全国大面积种植,长期不倒,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的原因,就是在明恢63的选育过程中,把其杂交后代材料种植在当时福建稻瘟病重发区的五个县,每县五个点连年种植鉴定,进行抗病性选择,包括进行抗病性的“渐变”筛选,最后选育出抗稻瘟病能力强的三系恢复系“明恢63”。
   在产量性状选择中,根据产量构成的穗数、粒数、粒重三要素,主要通过提高恢复系的千粒重来实现产量目标。在七十年代,种植的品种当中,大粒的品种表面上产量不高,但实际产量较高。其次提高了杂种后代的结实率。有些品种看上去表现一般,但产量特别高,主要是结实率很高。因此,在育种过程中,要结合栽培中的试验和实践,去发现一些问题,提出比较明确的目标,并通过技术路线的创新,实现目标。要勤于实践,除了书本的知识之外,实践经验对育种工作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能有大成果。
    针对今后的水稻育种目标,谢院士强调指出:关键是要坚持“四性”育种原则。超级稻育种是目前的主攻课题,对超级稻育种的理解,不能只局限在超高产上,而是要育成集丰产性、多抗性、优质性、广适性“四性”于一体的品种。这样的品种既是高产的品种,又是优质的品种、抗性的品种、广适的品种。在较高水平上得到结合的“四性”品种,既是目前农业生产上真正需要的品种,又是广大中低产田提高单产所急需的品种。当然,选育亩产900公斤、1000公斤的“豪华型”品种,挖掘品种的增产潜力,也是需要的。但品种的实际产量要看当地的表现。信阳市农科院作为一个基层科研单位,掌握资源不多,研究手段也有限,这就要求一定要把育种问题放在一定的生产实际和具体环境中来分析,着力培育出高产、米质好、抗性强、广适性的“四性”品种。目前,中低产田在生产中仍占有很大比例,如果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中低产田的单产,将对整个社会贡献很大。满足中低产田生产的需要,选育“四性”综合水平较高的品种,不仅生产上受欢迎,还会产生出更大的效应。
     对今后应采取的育种方法,谢院士指出:作为育种工作者,不但要提出适合当地条件的具体的育种目标,而且要解决完成目标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目标就是空的。培育新品种,资源是基础。要加强稻种资源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目前发掘新的种质资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从野生稻资源中挖掘,二是从地方品种中挖掘,基层农科院要着力挖掘地方品种中蕴藏的优异基因。在发掘资源中要继续和深化种质创新,改造地方品种,育成遗传组成清楚、含有独特新基因、农艺性状较好的育种中间材料。对于稻瘟病、白叶枯病等毁灭性病害,要立足于培育抗病品种来解决,对于纹枯病、稻曲病已有十分成熟的防治方法,用药也大致相同,抓住关键时期加强防治就行,防治成本较低。在品种选择技术上,要在各生态区、重病区进行多点、多年、大群体的筛选,要和植保、栽培等多学科通力配合。水稻株型的选择,要综合考虑生产的水平和地力条件,选择与现有的生产条件相适应的早发型品种,主要表现为:叶片不厚、叶色不太深,叶面平展稍宽,适当的叶片角度,叶片不需要太卷,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和强大的根系,较耐瘠薄,不择田块,有更大的适应性。叶色浓绿、叶片内卷的“豪华型”品种,尽管产量潜力很大,但需肥量大,现实的地力水平较低,大面积生产中产量难以提高。做育种工作,思路要明确,选择很重要,不要包袱越背越重,该舍弃的一定要舍弃,否则,既浪费了人力,又耗费了财力,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
     在听取河南省水稻遗传改良技术院士工作站的工作汇报后,谢院士对建站以来的工作表示满意,同时指出:信阳农科院的水稻育种工作很有特色、很有成效。能够在充分了解信阳水稻生产现状,摸清生产上需要的品种类型,熟悉农民种植喜好的前提下,确定育种目标,选育出多个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积极地为生产提供品种支撑,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双方将进一步密切合作,互相支持,在水稻资源方面对信阳农科院将给予大力支持,为信阳水稻育种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
 

上一篇:我院联合信阳农科种业召开全市水稻种植大户座谈会
下一篇:谢华安院士谈水稻栽培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