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应对当前小麦旱情,保障小麦生产安全,4月23日,“i科普”项目专家组在我院小麦所副所长朱保磊组长带领下,到信阳市息县、平桥区等小麦主产区,开展旱情实地调研与技术指导工作。专家组通过实地调研、农户访谈、收集近期天气数据等方式,全面评估干旱影响,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为当地种植户抗旱减灾提供科技支撑。
调研期间,专家组先后前往息县项店镇、平桥区洋河镇等小麦种植核心区,检测土壤墒情、观察小麦长势及开展灌溉设施核查。前期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部分地块麦苗出现叶片卷曲、分蘖不足等现象,专家组现场采集土壤和小麦植株样本快速分析土壤水分、根系发育等关键指标,为科学研判当前旱情提供技术支持。
结合调研结果,“i科普”团队指出,当前信阳地区小麦已进入灌浆期,是形成千粒重和产量的关键时期,4月21号的降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在未来一段时期,仍要持续关注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变化。如再次遭遇旱情,要积极采取“分类施策、节水增效”的综合应对方案:对水源充足区域,采用滴灌、喷灌等精准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造成水资源浪费;针对轻度旱情麦田,推荐叶面喷施腐殖酸、磷酸二氢钾等抗旱剂增强作物抗逆性;对已出现黄苗、弱苗的地块,结合“一喷三防”制定"水肥药一体化"补救方案。
抗旱保粮不仅是技术战,更是民生仗。朱保磊表示,“i科普”团队将持续跟踪旱情发展,通过远程诊断、实地回访等方式为种植户和农技人员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同时将此次调研的成果转化为可复制的抗旱模式,为信阳小麦生产抗旱保丰收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