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本院新闻
《河南科技报》王青林:岁月凝成稻花香
浏览次数:123  添加时间:2016-08-25 08:59

《河南科技报》,8月23日


王青林:岁月凝成稻花香


    每天早上,信阳市农科院水稻育种专家王青林研究员都到试验田看望自己的“水稻宝贝儿”。
    育种人的生活,多半是寂寥的,一株、一田、一季稻,岁岁年年。
王青林没有什么爱好,摆弄他的种子是他唯一的爱好。每年一开春,他早早把自己要选育的种子挑好,晴天的时候,把它们一颗一颗摆在室外,和它们一起晒太阳。晒好的种子,再一颗一颗浸到水里,并给它们消毒,防止它们成长过程中生病。然后是催芽、播种、育苗、插秧……
    王青林踏着前辈们的脚印,用自己30多年的汗水,先后主持选育出豫籼3号、豫籼6号、豫籼9号、青二籼、特糯2072、特优2035、Ⅱ优550 、II优688、珍珠糯、冈优5330、D优2035、青两优916、广两优916、嘉糯Ⅰ优721、F两优6876、信优糯5533等二十几个水稻新品种,创造了多项纪录:河南省第一个国审二系杂交籼稻,第一个省审杂交籼稻、杂交糯稻,第一个优质籼稻、优质籼糯,第一个超级稻品种,都是王青林和他的团队选育的。
    他多半的时光都在田里。上世纪八十年代,豫南稻区水稻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的是桂朝2号、广二矮104、红南、密阳23、扬稻1号、四喜粘等。上述品种普遍存在着一此难以克服的“毛病”:或者产量很高,但米质不行;或者米质上去了,但产量不高。王青林受IR24优良品质和桂朝84高产性状的启发,以桂朝84为父本,以IR24为母本,杂交选育育成豫籼3号,1991年获得了河南省审定,豫籼3号是河南省育成的第一个优质籼稻品种,其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到部颁食用优质米一级标准,完全可以与泰国优质大米相媲美。可以说,当年,就是靠着豫籼3号的大面积推广,才改变了信阳大米在世人心目中 “米劣味差” 的形象。1996年,豫籼3号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继豫籼3号之后,他又先后育成省审品种豫籼6号、豫籼9号、特双38、青二籼、特糯2072、特优2035、II优550。豫籼9号是一个高产多抗专用品种,一般亩产在60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亩产在7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突破了800公斤,比全国著名超高产水稻品种浙优15增产5%,达到了农业部“中国超级水稻新品种”的产量目标,使河南省常规水稻育种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豫籼9号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特糯2072是一个高产优质糯稻品种,在河南省水稻试验中,比普通秥稻对照种增产8.60%,稻米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优质稻谷》优质糯稻标准,是豫南稻区筛选出的唯一一个比秥稻品种显著增产的糯稻品种,2002年获得河南省审定,并在安徽、湖北、湖南、广西等省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2005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特优2035是一个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在河南省水稻试验中,稻谷产量达到三系杂交水稻主栽品种水平,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优质稻谷》二级标准,并具有高抗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等突出优点,2003年获得河南省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成为继豫籼3号之后,豫南稻区优质常规稻开发的主导品种。2008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育种是项艰难的事业。选育出一个稳定的品种,往往需要10多年的时间。为了加快育种进程,专家们不得不飞往海南,用空间来换时间,利用海南的气温,通过多种一季水稻,来缩短稳定性状的时间。即使这样,育出成功品种的概率,也只是百分之一,仍然有一大批育种专家,花了一生的心血,也未能选育出一个市场认可的品种。
    2005年以来,他就像只追赶太阳的“候鸟”,南北“迁徙”,高温烈日下忙碌在南繁北种的试验田里。每年的春节,别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王青林却来到三亚市槟榔村的南繁基地。早上,天刚刚放亮,他就来到村边的试验田观察记载,等待花开,然后杂交授粉。授粉时,他连呼吸都小心翼翼。授粉后的材料结出了籽粒,四月中旬收获时,他仔细把它们保存好,然后带回信阳继续试验。
    这就有了Ⅱ优688、珍珠糯、D优2035、冈优5330、青两优916、嘉糯Ⅰ优721、广两优916、F两优6876等又一批国审和省审水稻新品种;还有一批水稻新品种正在参加国家、河南省或外省的水稻良种试验;还创制了一大批优异水稻种质资源,特矮262s、矮青34s、豫矮35s、丰矮10-4s、特糯s等两系不育系,信2121Awx、信3122Awx等三系不育系,信恢5330、信丰9826、香丰916、信恢712、信糯恢721、信糯恢5533等两系和三系恢复系。这一切,让信阳市农科院迈进了国内水稻育种的先进行列,也奠定了王青林在河南省水稻育种界的带头“大哥”地位。
    这几年,他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专项“江淮流域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研究与应用”;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表达及应用研究”;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稻特糯2072的中试及示范”;省重大科技专项“超级籼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产多抗杂交稻新组合冈优5330中试与示范”、“高产优质杂交糯稻嘉糯Ⅰ优721试验与示范”,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88的中试及示范”、“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珍珠糯的试验与示范”,省科技攻关项目“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及强优势杂交稻新品种选育研究”、“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培育与示范”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为河南稻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信阳目前是全国最大的中稻生产地级市,全国中籼稻的优质高产区,也是全国优质中糯的集中产区。
     潢川糯稻面积在32万亩以上,年产量20万吨,年加工工业用糯米粉4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0%。2015年,全国首个“中国优质糯米之乡”花落潢川。追根溯源,这一切都源于王青林团队育成的糯稻品种当年在潢川基点示范种植的破冰之举。从一粒种子到一个产业,这绝不是神话,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目前,王青林团队的糯稻良种已从原来的单纯的常规种拓展为常规糯稻、二系和三系杂糯与黑糯、红糯、香糯等共同构成的品种群,在豫南稻区、大别山地区和全国南方稻区“三重辐射”能力持续增强。信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糯稻种源供应地,信阳农科院已成为引领我国糯稻品种改良的的“领头羊”。
    他先后被选为省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获得省劳动模范称号;被授予信阳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信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信阳市首届青年科技专家称号,获得信阳市首届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被授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并被评为二级研究员。他先后牵头组建了省水稻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省水稻遗传育种改良院士工作站,省籼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担任着国家水稻体系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大别山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特色学科群水稻遗传育种学首席专家等等职务。2016年5月8日,信阳市农科院承办的河南省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年会2016年理事会暨专家委员会会议和国家稻米精深加工创新联盟糯稻育种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信阳召开。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韩勋来从国家稻米精深加工创新联盟陈良玉秘书长的手中接过了联盟糯稻育种研究中心的牌匾,作为国家创新联盟糯稻育种研究中心的首席育种科学家,此时此刻,王青林笑开了花。
    从建国后的河南省农科院信阳水稻研究所,再到如今的豫南区域性农科院,信阳市农科院始终以“服务三农”为自己的职责,走出了一条潜心问农、一心向农、齐心务农的科技创新之路。王青林只是信阳农科人的杰出代表之一。正如该院院长段仁周所说:“多年来,我们坚持以信阳为中心,辐射豫南和周边地区,服务‘三农’接地气,一个猛子扎到底。一批科研骨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守护科研事业,挥写农耕文章,做‘完美品种’、‘完美技术’的追逐者,做农业、做农民可亲可敬的‘服务员’,恰似一束束绚丽多彩的光源,不断散发出光和热,点亮了我们的强院之路,也照亮着我们向强院目标一路前行。”
    时光淘走了年华,却把深情沉淀,对于信阳市农科院来说,每一位育种专家都把一生的心血给了这片土地。(柳楷婧)

 

上一篇:我院召开水稻抛植苗泥质法育、抛秧暨两段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
下一篇: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专家组一行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