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本院年鉴
农业科技2016年
浏览次数:250  添加时间:2017-08-23 04:49

[重要人事]
段仁周  党委副书记  院长
韩勋来  党委书记
宋世枝  正处级干部(5月退)
刘祥臣  党委委员  副院长
王青林  党委委员  副院长
李彬青  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
祁玉良  党委委员  副院长
[概况]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是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是信阳农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学术交流中心。2016年,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承担82项国家、省、市项目。其中,国家级 5 项,省部级 16 项。5个省级重大项目通过验收。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厅级成果奖14项,省审(鉴)定7个作物新品种。获得专利3项、植物新品种权授权4 项,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1篇,专著4部。获得“全省农科系统先进单位”称号,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授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科研项目] 2016年,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围绕农业产业需求,以作物品种创新、栽培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创新为重点,以提高成果持续供给能力、技术集成配套能力、示范应用引领能力为目标,提升选题质量,优化选题结构,凝练创新方向,明确创新目标,编制院科研计划项目82项,其中国家级 5项,省部级16项。农业部茶树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结题,中央财政试验基地条件改善项目启动招标。省重大科技专项“豫南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结题,“油菜新品种选育与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开题,“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和“油茶良种筛选、高效栽培及贮藏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立项。省科技攻关项目“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培育与示范”、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结题验收。承担17组国家品种试验、10组省级品种试验,共335个品种批次。通过区试筛选、典型展示和样板示范向全市推荐适合豫南地区种植的稻麦油麻新品种20余个。
[品种选育] 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强水稻、小麦、油菜、麻类、茶叶、花生、紫云英、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创制和筛选出一批遗传背景清楚、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的水稻、油菜、小麦、茶树、花生、麻类、紫云英、食用菌新种质。通过河南省审(鉴)定新品种7个。其中,籼型三系杂交糯稻“信优糯5533”、籼型两系杂交秥稻“广两优9826”、常规粳稻“信粳18”、珍珠豆型花生“信花425”、中筋小麦 “豫信11号”等5个新品种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三系杂交红麻 “红棕1号”“红棕3号”等2个新品种通过河南省鉴定。
[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2016年,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1)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调查。信阳市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321.8万亩,防治367.8万亩。其中,水稻苗瘟、叶瘟在部分县区局部田块发生较重,以叶瘟为主,发生面积69.6万亩,防治78.0万亩。水稻前期叶瘟和后期穗颈瘟发生比较严重,部分两系杂交籼稻和杂交糯稻造成了严重损失,叶瘟严重的达80%-90%,穗颈瘟发病率50%-70%。水稻青立病在浉河区、平桥区造成严重危害,一部分田块几乎绝收,发生面积300多亩。二化螟第一代仍然是主害代,主要危害早栽籼稻,中后期世代重叠严重,局部发生了第三代,并对直播稻及晚播晚插田块造成危害;三化螟种群数量继续下降,越冬代灯下几乎见不到成虫;大螟种群有上升的趋势,年发生4代,第三、四代对水稻危害较重;稻纵卷叶螟迁入推迟,仅第三代在直播稻、粳稻田块造成显著危害;稻飞虱发生偏轻。草害在直播和机插秧田块发生较重,主要是田块不平、化除不及时所致。表现为单双子叶混合发生,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种类多、数量大,其中稗草、千金子、李氏禾、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杂草占绝对优势,阔叶杂草鸭舌草对磺酰脲类除草剂产生了显著抗药性,水花生有从田边向稻田蔓延的趋势。(2)水稻旱直播田杂草防治试验研究。不同复配药剂播后芽前土壤封闭处理试验。30%丙草胺EC125毫升+60%苄嘧磺隆WG6克,33%二甲戊灵CE80毫升+60%苄嘧磺隆WG6克除草效果较好。(3)药剂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和防治技术研究。第一个关键时期在秧苗期(杂交籼稻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即秧苗返青期;粳稻6月中下旬),杂交籼稻以防治螟虫一代(主要是二化螟一代)为核心,粳稻以防治稻蓟马为重点。第二个关键时期在分蘖至圆杆期(杂交籼稻6月下旬至7月上旬,粳稻7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防治稻纵卷叶螟为主,兼治稻苞虫。第三个关键时期在孕穗至灌浆期(杂交籼稻7月下旬至8月上旬,粳稻8月中下旬),此时需要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水稻穗期螟虫、稻曲病和穗颈瘟等。(4)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示范点5个,示范面积1.5万亩,辐射带动生产示范面积18万亩。在示范点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利用稻鸭共养、灯光诱虫、黄(蓝)板诱杀、释放性诱剂和生物导弹等物理、生物防治手段控制病虫草发生发展,开展了稻鱼、稻虾、稻鳅共养,辅助其它物理手段,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2016年,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1)信阳水稻机插秧育供秧情况调研。水稻机插秧育供秧模式有三种:一是自育自插模式。这是目前信阳水稻机插秧主要的育供秧模式,占水稻机插秧面积70%以上。以生产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合作社为主。二是自育代插模式。应用者主要是规模在500亩以下,拥有一定数量的插秧机械的种植户,在完成自已流转土地的插秧任务后,帮助别人插,也有专业农机合作社进行代插秧。三是代育代插全包模式。主要应用在农机农艺合作社实行育插秧代理服务,这类合作社在信阳数量较少。农机合作社根据农户要求进行集中育秧,一般在育秧工厂中育秧,根据育秧先后进行移栽。(2)信阳机插秧育秧方式调研。信阳水稻机插秧育秧方式有两种:一是工厂化育秧。主要应用在籼稻生产中,因籼稻播种期早,气温相对较低,工厂化育秧可以较好地控制温度,同时也便于管理。大部分采用营养土法育秧,一般在年前焙制营养土,采用机播或人工播种方法,移栽前通风炼苗或移至大田炼苗。以自育自插模式居多,农机农艺合作社为农户代育代插也以工厂化育秧为主,出苗后通风炼苗或用专用运输机械移至农户秧底田中炼苗待插。二是大田育秧。大部分采用“泥质法”育秧方法。其育秧基质是秧底田泥浆。早春籼稻育苗一般搭建小拱棚以保温保湿,粳稻育苗较晚,温度较高,一般采用无纺布覆盖以防太阳爆晒或雨淋,田间进行半干旱管理。(3)信阳水稻机插秧育秧播期调研。机插秧育秧播期有两种:一是一次性育秧。生产面积较小的种植户,一次性将所有需要秧苗育完,在机插秧适栽秧龄范围内插完,或使用多效唑等药物,抑制苗高,延长插秧时间。二是分批育秧、分批移栽。生产规模较大的种植户,由于移栽面积大、时间长,受插秧数量和每天移栽面积限制,秧苗适龄移栽难度大。为了确保秧苗及时移栽,充分利用已有的机械设备,一般分批育秧、分批供秧,连续移栽,保证插秧机能够连续作业。根据插秧数量和生产规模,选择不同生育期的品种,每3-5天育秧一批,保证在适栽期内及时将育成的秧苗移栽到大田。进行稻麦两熟制生产的农户,将籼稻与粳稻生产相结合,将粳稻晚播技术应用到生产中,籼稻从4月上中开始育苗,4月下旬结束,移栽期根据不同批次秧苗依次开始,从5月上旬开始持续到5月下旬近1个月左右。在籼稻育苗移栽的同时,从5月中下旬播种粳稻,移栽期至6月上中旬,实现麦茬稻机插,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插秧机械,又可以错过移栽期过于集中的限制,实现水稻移栽中的机械化,同时省去大量的人工费用和机械投入。目前,流转土地超过1000的种田大户基本上都实行水稻分批育秧、分批移栽的方式。(4)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在平桥、罗山、固始等示范县建立示范点6个,示范面积2.4万亩,其中平桥区示范4500亩,罗山县示范3500亩,固始县示范1万亩,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水稻品种培育] 2016年,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水稻品种培育。(1)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水稻种质资源的创制。开展优质、高产、抗病、抗虫、抗倒、耐旱以及养分高效利用等优异基因的鉴定及利用,挖掘近缘种及远缘物种的有利基因。创制出一批优质、高抗稻瘟病的中间材料,转育出一批稳定的水稻两系、三系不育系,筛选出一批强恢复系材料。(2)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水稻新品种培育及筛选研究。信优糯5533(豫审稻2016010)、信粳18(豫审稻2016003)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生产中示范应用。16个水稻新组合(品系)参加国家和河南省中间试验。试验筛选出了C两优华占、两优688、F两优6876、广两优9826、深两优862、嘉糯Ⅰ优721和常规糯稻珍珠糯等高产优质广适安全的水稻新品种,建议作为豫南稻区主导品种。(3)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水稻新品种新技术高产示范方建设。在平桥区、息县、潢川县等县区建立了新品种新技术百亩示范方5个。利用泥质法育秧技术、机插秧技术、两段栽培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进行优质糯稻高产示范、优质两系杂交籼稻高产创建、粳稻大面积高产示范,亩增产10%-20%以上。
[稻田培肥及水稻肥水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年,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稻田培肥及水稻肥水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1)紫云英翻压替代氮肥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年,在罗山县子路镇和周党镇建立紫云英种植利用技术示范基地,示范基地面积2000亩。结果表明,种植紫云英,在减少化肥施用量20%的情况下,水稻产量与不种紫云英,常规施肥管理的田块相同,并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了地力,示范效果显著。(2)水稻肥水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利用两段栽培技术提高光合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增加水稻产量,减少肥料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试验表明:基肥一次施入,不施分蘖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氮磷钾配比为1:0.5:0.7,有利于获得高产。一般基肥施用复合肥,穗肥分别在减数分裂期和孕穗期施入,该项施肥技术每亩可节约氮素2.0-6.6公斤,减少氮素14.3%-42.9%;分蘖期氮素吸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水稻单产提高20.8-94.9公斤,增产幅度3.0-17.4%。利用望两优511、9优418在平桥五里镇、罗山子路镇进行两段栽培示范,面积640多亩,望两优551平均亩产632公斤,9优418平均亩产68公斤,每亩减施尿素10公斤左右,增产增效效果明显。
[水稻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研究] 2016年,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水稻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研究。(1)水稻生育期间异常天气调查。2016年,信阳水稻秧田期至分蘖期降雨日数较常年偏多,光照不足,温度偏低,秧苗生长慢;持续降雨导致搁田效果差,群体较常年大;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遭遇两次持续高温(7月21日-8月1日、8月12-17日最高温度超34℃),穗分化进程加快,水稻穗分化期持续高温导致部分品种出现小花退化现象,穗粒数减少;开花授粉及灌浆期的持续高温天气对水稻结实率影响较大,结实率较下降。在水稻抽穗至灌浆期间,降水量较少,光照充足,阴雨天较少(从7月下旬至八月底,总降雨量为44.9毫米)。(2)再生稻试验示范。确定两季产量高、再生能力强、米质优的水稻品种富两优1号、两优6326作为豫南稻区再生稻主栽品种。在商城、固始、光山、罗山、平桥等建立了再生稻示范基地,面积1.2万余亩。再生稻作为新的种植模式在豫南稻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得到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教授的称赞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华安的肯定。凌教授题词:“发展再生稻,功在国家,利归农民,福至社会”。(3)水稻耐高温性调查。7月21日-8月1日和8月12-17日最高温度持续超34℃的天数分别达12天和6天,日最高气温≧37℃以上。该时段早插春稻正处于破口扬花期,麦茬稻处在孕穗后期,均处于高温热害敏感期。经调查,除4月5日前播种的中早熟品种,高温时段前已基本齐穗,受害轻微外;4月5-20日播种的中籼中迟熟品种,减数分裂期及破口期处于高温时段,空瘪率在15.8%-36.2%之间,严重田块出现上翘穗、畸形穗等,空瘪率50%以上,个别田块与青立病混发,几近绝收;4月25号前后播种的部分作麦茬稻的早中熟品种,减数分裂期正处于高温时段,空瘪率在12.5%-27.4%之间,个别田块受害较重。粳稻及缺水区籼稻播种较晚,移栽时间在6月10日以后,敏感期避开了高温时段,无受害症状。总体表现:早熟品种比中晚熟品种受害要轻,空瘪率减少3.4%-11.2%;多穗型品种比大穗型品种稍轻,空瘪率减少1.6%-7.2%;三系品种与两系品种差异不大,两系品种稍重,常规品种轻;土壤肥力较好、有水层灌溉田块,受热害影响程度较轻。(4)高温热害预警及预防措施。为有效预防气象灾害,降低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在水稻孕穗至灌浆结实期间,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及时研判对生产的影响,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将高温天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起到了很好效果。
[豫南粳稻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及应用] 2016年,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豫南粳稻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及应用。(1)品种引进筛选试验。引进粳稻新品种50个,进行品种筛选工作。南粳9108、武运粳27、淮稻5号、宁0212、69优8号等组合综合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产量水平高,可以作为信阳粳稻发展利用品种。(2)完善豫南粳稻晚播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适宜播期为5月20日前后;每亩大田用种量手插秧、抛秧1kg,机插秧1.5公斤;手工插秧实行稀播壮秧,抛秧、机插秧采用“泥质法”育秧技术育秧;手工插秧六叶一心移栽,秧龄24天左右,抛秧3-4.5叶、机插秧四叶一心抛﹙移﹚栽;机插秧移栽规格30×16厘米,每亩1.3~1.4万穴,每穴2-4粒苗,抛秧每亩1.5万兜;群体达到16万/亩时,排水控田直至7月中旬复水,灌浆期干湿交替,以湿润为主,不保留水层,直至成熟;本田亩施45%复合肥30-35公斤作底肥,拔节初期约7月15日-18日亩施10公斤尿素作穗肥,8月1日-4日亩施5公斤尿素作保花肥,齐穗后视苗情补施尿素5公斤;未采用栽前除草的田块,移栽后4-6天用除草剂和70%吡虫啉6克撒施,防治杂草和稻蓟马,7月中下旬根据虫情测报防治稻纵卷叶螟,破口前5-7天和破口期防治稻曲病,第一次喷药兑适量康宽或阿维菌素或杀虫双兼治螟虫。(3)粳稻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建立粳稻优质高产示范基地5个,其中万亩示范区1个,地点在息县孙庙乡,核心示范面积1万亩,辐射带动3万多亩。千亩示范片3个,分别在平桥区、罗山县和光山县,其中平桥区五家店镇示范粳稻3000余亩;罗山子路镇示范面积1100亩;光山县仙居乡1000亩。光山县罗陈乡百亩核区粳稻示范基地亩产705.27kg。
[油菜产业技术试验示范] 2016年,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油菜新技术产业技术试验示范。(1)建立技术试验示范基地15个,核心示范区面积1.5万亩,平均亩产达224.6公斤,比非示范区每亩增产44.6公斤,增产24.78%。辐射带动区面积12.8万亩,经实地测产,平均亩产212.5公斤,亩增收油菜籽32.5公斤,增幅18.06%。示范区每亩油菜田节约成本60元,增加收入90元。(2)在固始、光山和本院示范园等建立新品种展示区3个,筛选出丰油10号、华油杂62、信油杂2803、信油杂2906、中双11、穗源988、秦优10号、沣油520等8个绿色高产高效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为本区域油菜生产的主推品种。(3)建立油菜轻简化、机械化集成技术试验示范基地5个,面积5000多亩;在光山、固始建立杂草高效、轻简化防控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试验核心示范基地4个,面积4000多亩,综合防治指导面积17.5万亩,防治效果达80%以上。(4)在平桥区明港镇新集村、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金刚台、新县西河、泗点-田铺及金兰山等建立5个油菜花观光旅游示范基地,面积1万多亩。(5)示范区机械种植率达30%,机收率90%以上,机械种植率提高10个百分点、机收率提高20个百分点。
[油菜产业发展支撑行动] 2016年,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开展了油菜产业发展和技术支撑服务行动。(1)聚焦主推技术。在品种利用上,重点推广应用“双低”、高产、高抗油菜新品种和机械化种植、轻简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和高效杂草防治等技术。5个国家油菜产业技术示范县优质油菜品种推广率达96%,全市优质油菜种植面积占油菜总面积的90%。核心示范区比非示范区平均单产提高24.78%,辐射带动区比非示范区平均单产提高18.06%,示范区机械播种率和机械收获率达到30%和90%以上。(2)整合项目资源。作为农业部“油菜高产创建”、河南省“产油大县”项目的信阳技术支撑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与国家油菜产业技术示范县区主动结合,整合项目资源,搭建项目平台,提高项目效果。(3)实施主体服务。推广油菜绿色高产高效、轻简化、机械化技术,在核心示范区设立标志牌,标明示范内容、示范面积、产量目标及负责人姓名等,让油菜绿色高产高效、轻简化、机械化等内容深入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4)强化监测预警。以油菜各个生育阶段主要病虫草害为监测对象,建立与完善区域油菜病虫草害优势种类记录档案,定期向示范县区发送预测情报。在技术指导上提出:狠抓油菜田杂草的早期防除,采取一封一杀,“将杂草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治策略;在气温偏高,干旱少雨月份注意防治蚜虫危害,进而预防病毒病的发生;开花期以防治菌核病、霜霉病为主,兼治蚜虫。2016年共发出油菜草害、虫害情报5期,对进一步提升油菜生产的防灾减灾能力效果显著。(5)打造观光园区。结合信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路线,重点打造平桥区新集村、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金刚台、泗店-田铺及金兰山等5个观光油菜示范基地。结合明港镇新集村、传统古村落新县西河等美丽乡村建设为核心区的油菜观光示范村;结合鄂豫皖苏区首府景区、许世友将军墓、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建设红色油菜观光旅游区;围绕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商城县金刚台、新县泗点-田铺等旅游景点,打造油菜花观光带,取得良好效果。
[科技创新产出]2016年,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科技创新由点到链到面不断延伸,形成了由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和重大专项组成的项目群。聚焦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攻关,集成示范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有力支撑了信阳现代农业的发展。(1)科研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厅级13项。其中,“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88的选育及应用”获省政府三等奖、信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农科系统一等奖,“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油菜新品种信油2709的选育及应用”“豫南粳稻套种小麦技术研究与示范”“高产多抗红麻三系杂交种杂952选育及应用”“信阳再生稻品种筛选与利用研究”获省农科系统贰等奖,“豫南稻区粳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获省农科系统叁等奖,“优质高产多抗杂交油菜新品种信油2709的选育及应用”“茶树无性系良种快繁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信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豫南粳稻套种小麦技术研究与示范”“高产多抗红麻三系杂交种杂992选育及应用”“信阳再生稻品种筛选与利用研究”“豫南稻区粳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信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馆建设途径与方法”获省档案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信优糯5533、豫信11、Y两优9826、信花425、信粳18等5个新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红综1号、红综3号等2个新品种通过省级鉴定 。“中稻再生稻紫云英高效生态周年种植方法”“水稻两段栽培方法”申请发明专利,“小绿叶蝉活体保存方法”“小贯小绿叶蝉成虫总RNA的提取方法”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养虫笼”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豫南粳稻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豫南稻区隆优1715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豫南稻区信粳64栽培技术规程”“豫南稻区嘉糯1有721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豫南稻区珍珠糯栽培技术规程”“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豫南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豫南弱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银耳段木栽培技术规程”等9项省级地方标准通过评审发布,“豫南稻茬油菜免耕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信阳毛尖茶加工及感官审评术语”“信阳红茶加工及感官审评术语”“河南省名优茶感官审评规范”“河南省稻茬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等6项规程申报省级地方标准。信香粳1号、信粳1787、川香优156、信2121Awx、信3122Awx、信麦9号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香丰916、信丰704、信糯恢721和信粳64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授权。发表论文41篇,出版专著4部。(2)学科建设。组建了国家稻米精深加工创新战略联盟糯稻育种研究中心,实现了国家级研发中心零的突破。植物保护学进入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科群,稻作学、茶学进入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项目由籼型超级稻、籼改粳、信阳茶、油菜扩展到高产优质稻、油茶领域。科技创新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昆虫学基础研究很有成效,在豫南地区首次发现了水稻细菌性颖枯病、稻茎毛眼水蝇、茶毛虫寄生蜂(茶毛虫镶颚姬蜂);对一些害虫有了新的认识,如二化螟和茶毛虫一年发生三代,而非过去普遍报道的一年二代。油菜钝感基因的发现和携带钝感基因的玻里马胞质不育系、萝卜质恢复系,以及光叶油菜、优质辛辣油菜、绿籽油菜、无分枝油菜、观光油菜、一菜两用油菜、抗根肿病油菜等特优异种质资源的创制和选育,打破了核心种质资源受制于人的格局。
[农业科技服务]2016年,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上接天气,下接地气,把学科建在产业链上,强化科技服务,助推区域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1)院县共建。发挥国家和河南省产业技术体系的战略节点作用,把信阳全境(包括固始)纳入到国家和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区,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科技名片,形成信阳优质水稻、毛尖茶叶、机收优质油菜、弱筋小麦产业集聚区,打造了全国紫云英种子繁育基地和段木黑木耳、银耳生产基地。院县共建、成果示范书写了一批“信阳标本”。在2016年,在遭遇前期长时间低温阴雨、中后期持续高温的气象灾害下,晚播粳稻和再生稻生产示范取得了大丰收,点燃了示范县区撂荒农田丰收的希望,信阳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2)科技服务。把农科院当作师范学院来办,把科技服务的重点放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之中,组织实施“信阳千名种田大户科技服务行动”,聚焦产业共性问题,聚焦重要生产节点,走出了一条格局多元、目标分层、模式灵活、内容实用的服务路子。23个市科技特派员、29个“三区”人才、4个省科技特派员团队和1个省级法人科技特派员挺立在农业科技帮扶的潮头,从点滴做起,把点滴做实,躬身土地,助力农民,一批科技成果得到了转化,一批技术规程得到了推广,一批贫困农户增加了收入,一批示范基地发挥了效益。(3)产业引领。与黄国粮业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自育糯稻良种在豫南稻区、鄂豫皖稻区和全国南方稻区形成“三重辐射”格局,信阳成为国内最大的糯稻种源供应地。自育优质籼稻品种特糯2072、珍珠糯、嘉糯Ⅰ优721、F两优6876等在大别山地区推广400万亩以上,晚播优质粳稻在豫南稻区推广280万亩,水稻“泥质法”育秧抛栽技术推广逾150万亩,钵苗精准机插秧基地和再生稻高效高产示范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豫南水稻耕作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创制和发布信阳毛尖茶采摘指数,对指导信阳毛尖的生产、消费产生重要影响。构建豫南小麦生产技术体系,促进了沿淮县区弱筋小麦产业快速崛起。首创段木黑木耳露天栽培模式和基于开放式接种的食用菌栽培模式,带动大别山区香菇、平菇、黑木耳、白木耳、灰树花等特色食用菌产业发展。
[科技交流合作]2016年,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坚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战略,走上去与国家和省级高校科研院所加强联合、走下去服务农业生产一线,当好上游农业科技的试验田、下游农业科技的供应站,通过搭建创新网络、集成科技资源、链接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开展协同攻关,有效地了提升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呈现出需求引导研发、技术提升产业的良好格局。主办了国家稻米精深加工创新联盟糯稻育种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和河南省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6年会,入选国家稻米精深加工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成为国家稻米精深加工创新战略联盟糯稻育种研究中心组建依托单位,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全国地市农科院所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成为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当选河南省食用菌、芝麻、花生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和食用菌协会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加入农业部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小麦生产能力提升育种与耕作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攻关协作组。水稻育种团队进入了长江中下游和黄淮片国家水稻试验联合体;小麦育种团队进入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品种试验联合体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试验联合体,进入农业部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小麦生产能力提升育种与耕作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攻关协作组;水稻团队与中国水稻所、河南农大、信阳师院和福建、河南省农科院,茶学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信阳师院,资环团队与中麻所、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大学、河南省农科院,油料团队与中油所、华中农大、河南、湖北、甘肃、浙江、重庆、成都等省市农科院,植保团队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省农科院植保所开展协同创新,借风行船,借梯登高,打开了事业发展的空间和通道,信阳农业科研正在“香”起来、“亮”起来、“忙”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特”起来,影响不断扩大,舞台更加宽广。
 

上一篇:农业科技2017年
下一篇:农业科技2015年
 

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分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信阳市民权南街20号 邮编:464000
联系电话:0376-6691703
豫ICP备10022207号